在失去这些孩子后,乾隆帝的皇子逐渐剩下10个:永璜、永璋、永珹、永琪、永瑢、永璇、永瑆、永璂、颙琰和永璘。此时,富察皇后连失两子,深感悲痛,她经常悄悄流泪,最终因过度伤心,于乾隆十三年(1748年)去世。对于剩余的庶出儿子,乾隆帝心情沉重,未再公开宣立太子,也对秘密立储一事犹豫不决。

富察皇后去世后,朝廷上下都深感哀悼。她出身显赫,曾祖哈什屯和其兄弟万济哈皆为大清开国功臣,战功赫赫;其祖父米思翰曾任康熙年间议政大臣,担任了七年户部尚书,对清朝政治做出了诸多贡献。富察皇后本身仪态高贵、宽厚持重,崇尚节俭,是乾隆心目中的“古今贤后”。她深得乾隆帝的宠爱与尊重,连乾隆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也对她极为推崇。

乾隆帝因其过早去世,心情沉痛不已。富察皇后年仅36岁便离世,给乾隆帝留下了深深的痛惜。她为乾隆帝生育了四个子女(两子两女),然而命运多舛,三个孩子相继夭折。乾隆帝为她的离世伤心至极,哭泣了多次,还写下了许多哀悼的诗篇。

然而,在这场全国性哀悼的期间,皇长子永璜和皇次子永琏却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冷漠和心机。两人心中早已暗自盘算,认为随着母后的离世,太子之位必定会从庶出子中选拔,自己作为皇长子,理应是首选。而永璋作为皇三子,也心存同样的想法。

乾隆帝看到这两个儿子面上无一丝悲伤,心中不禁怒火中烧,立刻对他们大发雷霆。乾隆帝责骂他们不懂人情、缺乏礼仪,指责他们心思狭隘,不配承担未来的重任。他严厉警告他们,不要再抱有任何关于储君之位的幻想,并且公开宣布取消他们的储君资格,认为不孝之人未来必将一事无成,甚至可能引发兄弟之间的争斗。乾隆帝的严词责骂对这两个皇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,尤其是永璜,因过度惊吓,身体健康迅速恶化,最终在两年后去世,年仅22岁。

乾隆帝为永璜的离世深感自责,特追封其为定亲王,并以亲王的礼仪安葬。在此之后,乾隆帝下令禁止任何人再提储君之事,违者将严惩不贷。

永璋虽然未被立为太子,但他在后来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警觉,生活格外小心谨慎。尤其在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他的生母纯惠皇贵妃苏氏不幸病逝。乾隆帝命令永璋、永瑢及其兄妹穿孝服,以示哀悼。永璋悲痛至极,心中再加上此前的阴影,情绪愈加低落,终在同年7月16日去世。即使他活到了最后,作为汉人母亲所生的他,也永远无法获得储君之位。

在这些波折之后,乾隆帝对立储问题仍然未有明确决断。然而他曾深情地表达过对第五子永琪的喜爱和期许,永琪的聪明才智、学识广博和出色的骑射技巧使他在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。尤其有一次,永琪亲自将乾隆帝救出火海,令乾隆帝对其更加宠爱。乾隆帝曾言:“永琪精通汉文、满语、骑射,令朕十分看重。”甚至在永琪遭遇附骨疮疾病时,乾隆帝仍然没有放弃他,特意加封他为亲王,试图激励他坚持下去。然而,命运再次捉弄,永琪未能战胜疾病,英年早逝,享年仅25岁。

关于永琪作为储君的传闻,乾隆帝也曾亲自承认:“朕更看重第五子,永琪文武双全,深得皇恩。”此话表明,永琪一度是乾隆帝最为青睐的继承人。

然而,随着永琪的去世,乾隆帝逐渐将目光转向了其他皇子,尽管他的选择充满了犹豫与无奈。最终,皇四子永珹、皇六子永瑢、皇十二子永璂等都被逐渐排除在了储君之位的选拔之外。而剩下的几个皇子中,永璇、永瑆、颙琰、永璘,也都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胜任。

永璇,身为皇八子,外表体弱且个性放荡,他不仅酗酒嗜色,而且常常行为不端,导致乾隆帝对他深感失望。尤其在一次火灾中,永琪冒死将乾隆救出,而永璇却仍在旁边下棋,毫不关心帝王的安危,这使得乾隆帝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。永璇的品行和表现,令他从此彻底被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。

皇十七子永璘,乾隆帝最宠爱的妃子魏佳氏所生,原本有着较高的地位,但由于其对政治和文化的兴趣缺乏,反而更喜欢做生意、建设豪宅,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心态懒散的年轻人。他曾表示:“对于江山社稷,我并不感兴趣,我只希望有一座如同和珅一样豪华的宅邸。”永璘的一系列举动使人认为他根本不想继承皇位,最终也未能成为皇帝的候选人。

最终,乾隆帝的目光聚焦于第十五子——颙琰。虽然颙琰的表现并非特别突出,但他在学识上刻苦努力,聪明好学,颇得乾隆帝的宠爱。乾隆帝曾亲自称赞他:“好学敏求,诵读则过目不忘,勤孜则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手机中的storage文件夹在什么位置
派派天降财宝在哪里?派派天降财宝怎么进?